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第十五讲怎样理解语句

    与《第十五讲怎样理解语句》相关的范文

  • 11-22 略谈公文中的歧义问题
  •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可能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比如,“我们要学习文件”这句话,就有三种理解:一是我们打算学习一下文件;一是我们索要供学习的文件;一是我们应当学习一下文件。 对于自然语言而言,歧义本是一种正常现象,难以简单地说好与不好,更不能一概视为语病,全面禁绝。在一些文体中歧义甚至被作者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如在相声作品中,歧义就常被用来制造包袱。一些日常口语交际、书面交 ...

  • 03-18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二节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二节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一、考纲要求 此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层级要求是B。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即准确理解能揭示段意,揭示中心主旨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意。 二、知识结构 1.哪些是文中重要的句子。 从内容上说:中心句 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重要的过渡句 从表达上说:那些超常组合、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关键句。 2.理解重要 ...

  • 05-25 第五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 第五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语言的实际运用 1、“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边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A.请做好准备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D、请你告诉小王。 答: 2.下面各组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②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①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②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①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② ...

  • 12-25 初一英语期未考试质量分析
  • 初一英语期未考试质量分析 英语期末考试卷难度适中,该试卷考查范围广,各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均有涉及且结构紧密,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整合性等特点,比较侧重于对学生一个学期以来所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综合性考察。但是从初一学生的成绩情况分析,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未能很好的完成该试卷,特别是平时中等成绩的学生在此次的考试中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水平来。以下是我对本次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以及今后的教学措施。 ...

  • 07-30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四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四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一、考纲要求 掌握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 1.对阅读材料的分析 2.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综合、归纳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这是中学毕业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和归纳,是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较高 ...

  • 02-01 2014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20xx_20xx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期末考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成语的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的知 ...

  • 06-05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霍邱县中考语文阅卷指导组 (执笔:刘圣德、姜敏、涂志伟、张茁、王厚军 统稿:屠志成) 一、试题分析 20XX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总体特点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查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平实中略见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全部出自教材,主要考查考生的课内古诗词记诵、默写能力。题型分两 ...

  • 07-29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整体分析:持续维稳、稳中稍变、紧贴课本、靠近生活、关注文化。 这次元调在题型方面持续维稳,延续了20XX年中考语文试卷题型,持续体现课改特色和课改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关注和提升自我内在修养。纵观今年元月调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整张试卷体现出持续维稳、稳中稍变、紧贴课本、靠近生活、关注文化的特色。 1.持续维稳-考试题型及内容分析 今年 ...

  • 01-31 现代科技文阅读三
  • ·现代科技文阅读三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 ...